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于北京舉辦。
會議期間,“服務貿易發展論壇”匯聚了多位國內外重磅嘉賓,圍繞服務貿易開放發展新趨勢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論壇上還發布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24》《數字貿易發展與合作報告2025》《2025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三項權威研究成果。
隆國強:人工智能為服務貿易發展開啟新藍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服務貿易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指出,人工智能為服務貿易發展開啟新藍海。服務貿易新趨勢彰顯了廣闊的前景,為我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帶來戰略機遇。
“如果說數字化對貿易的促進作用還在持續發酵,那么人工智能則更像一把正打開貿易發展新空間的鑰匙。”隆國強指出,“人工智能+服務貿易”成為創新拓展新方向,從供給側、需求側、市場媒介等多個維度集中發力賦能。據WTO去年底發布的報告,在2040年前普遍采用人工智能和生產率高速增長的樂觀情景下,服務貿易增長率可達18個百分點。
隆國強指出,我國要順勢而為,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一是從建設貿易強國的戰略高度重視發展服務貿易;二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三是大力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應用,為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賦能。
盛秋平:服務貿易已成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新引擎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也在論壇中表示,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的新引擎。同時,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推動傳統貿易模式變革,顯著提升服務效率,驅動服務模式創新和新業態快速涌現,不斷拓展貿易發展空間。
他指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12年以來,服務進出口年均增速6.7%,是貨物貿易年均增速的1.7倍。2024年,服務貿易總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二。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結構不斷優化。
盛秋平強調,中國堅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致力于與各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開放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會被逆轉。“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擁抱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進一步深化與世界市場的融合聯通,強化與各國的產業協同,通過服務貿易開放合作,為全球經濟繁榮發展注入更大動力。”
高培勇:以制度型開放推動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在演講中表示,以制度型開放推動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進而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既是當下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發展的新趨勢,更是推動中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高培勇分析,一流營商環境對應的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現的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于營商環境的要求。其營造離不開國際化,離不開對外開放。同時,以制度型開放推動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有著一系列十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
他指出,一流營商環境的營造有其特定的指向和客觀標準,瞄準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7個領域,并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融,以此為基礎,致力于為各類經營主體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看好中國服務貿易潛力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在論壇中表示,當前國際貨物貿易增速已然放緩,而服務貿易正加速發展。
在他看來,促進服務貿易增長有兩大因素,一是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在經歷“服務化”過程,即在其生產體系中服務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二是數字化正在成為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強大動力,數字技術讓服務的跨境生產和交付變得更加容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馬歇爾·米爾斯則分析了當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四個特點:一是服務業對于中國而言是巨大的增長動力;二是服務業的全要素生產率(TFP)持續加速提升;三是創新提高了市場服務的生產效率;四是服務業進一步擴大開放能夠提高資源分配效率。
他表示,中國服務業及服務貿易在過去十年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仍有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