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賣首飾和金條的人很多,我們直接現場驗金、當場付款!”9月12日,上證報記者在深圳水貝金展珠寶廣場走訪時,一位店鋪銷售人員如是介紹。
深圳水貝市場是有名的黃金珠寶城,記者放眼望去,眾多店鋪掛起的“高價回收”招牌格外醒目,盡管是工作日,但一些店鋪依然有人排隊,等待熔化驗真。在線上,亦能感受到黃金回收業務的熱度。同日,記者瀏覽的多家黃金回收淘寶店鋪均顯示,首飾類黃金回收價為830元/克,金條回收價為828元/克。淘寶商家稱,近期的回收價格始終維持在825-831元/克的高位區間。
對于當下“持有”還是“賣出”,多位黃金行業專家認為,消費者需要綜合考慮個人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和對市場的預判。如果消費者急需現金流,或者對黃金未來走勢不樂觀,可以選擇在高位賣出“落袋為安”。
黃金回收交易活躍
近期,國際黃金價格持續飆升,屢創歷史新高。與以往“追漲殺跌”的市場情形不同,本輪金價高漲,投資者趁勢變現手中的黃金,催生了黃金回收市場的火熱。
北京國華首飾總經理、黃金投資分析師王祎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近兩年金價已實現翻倍,持有者收益顯著。隨著金價進入歷史高位并震蕩盤整,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是正常市場行為。”
據記者了解,線上黃金回收流程較為簡單,商家主動聯系上門,現場完成稱重和輕微過火驗金,消費者只需準備好身份證件,實名認證后即可當場交割;線下的店鋪回收,則需要熔化金飾驗真才可完成回收流程,無需身份證登記。
走訪中,記者發現高金價在刺激回收市場的同時,對下游零售端產生了明顯影響。
不少金店向上證報記者反映,金價高企抑制了大克重黃金飾品的消費需求,整體營收出現下滑。盡管黃金回購和“以舊換新”業務量有所增加,但仍難以抵消銷量下降帶來的壓力。在此背景下,珠寶品牌紛紛調整策略,通過開展回收業務增強客戶黏性,并將回收的舊金重新加工利用,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宏觀策略部首席分析師徐穎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高金價抑制了大克重金飾的消費需求,導致營收下滑;另一方面,黃金回購和“以舊換新”業務量增加,也帶來了部分新的業務。但總的來說不成正比。
“回收金價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折價,黃金企業會獲得這部分價差,在黃金上漲過程中企業的收益增加。但如果行情劇烈波動或者黃金價格出現明顯下跌,那企業也可能面臨一定的虧損。”徐穎告訴記者。
“賣金”需理性決策
首選正規渠道
回收市場的持續升溫,吸引了線上平臺、打金店等多類主體涌入回收市場,但此間風險不容忽視。
王祎表示,回收過程中存在的折價、價格波動等風險不容忽視。“正規品牌金店和銀行回收機制透明、受嚴格監管,可信度較高。而一些缺乏資質的回收商家,可能存在虛假宣傳、克扣重量甚至偷換黃金等行為。”
記者了解到,當前回收市場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統一標準與有效監管,一些未取得資質的商家違規經營,報價混亂、行為不規范,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
若消費者想要“賣金變現”,王祎建議:“要選擇正規渠道,如銀行、品牌金店等;了解當天的國際金價,不被過高報價誘惑;在回收過程中親自在場,確保黃金不被調包或故意損壞;保管好購買票據等證明材料。”
結合市場行情來看,徐穎表示,投資黃金需要結合持有周期來考慮策略,如果作為中長期的資產配置選擇,可以選擇在黃金價格下跌時進行買入,或者采取定投的方式,從對沖風險和分散化投資的角度,黃金可以繼續持有。
“黃金價格的波動也在增加,如果是短期擔心價格下跌或劇烈波動,可以選擇部分賣出。不過短線的擇時難度也比較大,對投資能力要求較高。”徐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