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方面透露,在近日舉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期間,畢馬威中國發布了一本關于中國對外綠地投資的報告。報告稱,相較于跨境并購易受文化沖突和整合難題制約的特性,綠地投資憑借自主建設生產基地與供應鏈網絡,展現出更強的戰略定力與可持續發展潛力。當前,對外綠地投資已超越海外并購成為中企出海的主要投資模式。
報告發現,從中國對外綠地投資的布局特征來看,區域聚焦與戰略協同趨勢顯著,東南亞、歐洲、中東成為核心目的地。東南亞憑借RCEP關稅減免紅利與產業鏈配套完善性,吸引中企在印尼、馬來西亞布局光伏組件生產基地與鎳資源加工項目;歐洲因綠色新政與新能源市場需求,成為中企高端制造布局的重點;中東市場則因經濟多元化轉型與能源合作需求而備受青睞。
除了區域選擇,綠地投資行業分布也呈現出顯著變化。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中國主管合伙人李瑤表示,中國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從傳統的制造業向高科技、低耗能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尤其是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投資逐漸成為新的增長點,帶動中國企業對外綠地投資規模回升。
展望中國對外綠地投資的新階段,李瑤稱,中國企業正向著全球供應鏈多點布局和深入推進本土化運營的更高層次邁進,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轉變。
報告也給出了幾條中國企業海外綠地投資從“出?!钡健霸睂嵅僦敢?。例如,在前期籌備階段,投資選址尤為關鍵,需綜合評估當地勞動力資源、基礎設施完備度、產業鏈與供應鏈條件、優惠政策等因素;進入本土化運營階段,企業可通過財務合規調研、海外財務體系規劃、兩國核算差異分析以及財務數字化落地等一系列舉措,在復雜投資環境中有效實現財務目標,保持市場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