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4日,2025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慕尼黑車展)在慕尼黑舉行。本屆展會以“‘動’悉一切”為主題,吸引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750家企業參展。其中,中國展商達116家,參展規模創歷史新高,數量居國際展商首位。中國企業展示多項移動出行新產品與新技術,順應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轉型趨勢,引發廣泛關注。
綠色智能引領汽車產業變革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5全球電動汽車展望》指出,“電動出行正掀起全球浪潮”。今年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突破400萬輛,預計全年銷量將超2000萬輛,同比增長25%,占全球新車銷售量的1/4。預計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電樁數量將增長近8倍,達到約4000萬個。
本屆慕尼黑車展正是這一“全球浪潮”的鮮活縮影。從寶馬、奔馳、大眾、雷諾等傳統整車廠,到博世、采埃孚、法雷奧等零部件供應商,均聚焦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寶馬公司展示的量產新世代iX3車型搭載大圓柱電池,可實現10分鐘補能超400公里、續航超900公里;大眾集團推出定價2.5萬歐元的電動車ID Polo;奔馳在中型車領域推出GLC電動車型,支持智能輔助駕駛……德國總理默茨在車展開幕式上表示,如今的汽車展會已不只是新車展示平臺,更成為互聯、可持續、面向未來的移動出行實驗室。
參展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展示了對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博世展臺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展示區,一款銀白色汽車座艙四周安裝10余個攝像頭傳感器,能夠實時感知周邊環境。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表示:“在軟件驅動出行的時代,我們以定制化的智能解決方案,創新技術發展。”
在采埃孚展臺,一個閃著藍光的底盤模型下寫著“底盤2.0—采埃孚對軟件定義汽車的解決方案”。采埃孚集團首席執行官柯皓哲介紹,“底盤2.0”概念為下一代智能底盤系統提供整體方案,除線控技術外,還包含主動式后輪轉向系統、主動和半主動減震系統等,既能優化整車行駛性能,又可輔助駕駛。
中國品牌豐富綠色出行體驗
本屆車展上,中國參展商覆蓋整車制造、電池生產、智能駕駛軟件開發等領域。無論是展館內的技術展示,還是慕尼黑市中心戶外展區的互動體驗,中國品牌以鮮明科技感與迭代升級的技術方案,吸引合作伙伴和消費者關注。
“聽不少朋友介紹過比亞迪品牌,我也專程來了解產品細節與定價。”一名體驗比亞迪新車的歐洲觀眾表示。此次比亞迪攜海豹06DM—i、騰勢Z9GT等7款創新車型參展,同步亮相的兆瓦閃充技術以“1秒充電2公里”的全球量產最高峰值充電速度成為焦點。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宣布,比亞迪匈牙利工廠將于2025年內投產,“歐洲是比亞迪的全球重要市場,我們通過設立區域總部、建設生產基地、加大研發投入,深度融入本地新能源產業鏈,提升產品與服務的本地化能力。”
廣汽集團首次在歐洲推出全球戰略車型AION V和AION UT同步首秀,其首款量產無人駕駛多旋翼飛行汽車成為現場“打卡熱點”。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讓汽車品質更卓越、更具智慧與情感,實現汽車與環境和諧共生,是我們對未來移動出行的愿景。”
在智能駕駛領域,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飛輪大模型輔助駕駛系統,無需依賴高清地圖,即可在城市道路與高速公路行駛。初速度歐洲公司負責人施泰格強調:“對我們而言,智能輔助駕駛是像安全帶一樣的汽車標配。”車展期間,初速度還與移動出行服務平臺優步發布戰略合作,計劃2026年在慕尼黑開啟L4級別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
在電池領域,億緯鋰能公司首次在歐洲展示高能量密度eVTOL電池,支持14C高倍率放電,能量密度達288瓦時/千克,滿足航空級安全與效率需求;同步發布的Omnicell大圓柱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與長續航優勢。此外,億緯鋰能還推出首款電池護照,為電池賦予“數字身份證”,構建從礦產開采、電池生產到回收處置的全鏈路溯源體系。寧德時代展區全球首發的電池領域最高安全等級NP3.0技術平臺及首款搭載該技術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產品“神行Pro”,也吸引很多歐洲同行咨詢了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增長75.2%。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成為中國外貿“新三樣”,中國品牌以更安全、更智慧的新能源產品與技術,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綠色出行體驗。
中外車企深化產業創新合作
汽車產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表示,德國車企不僅在本土生產,還在全球20多個國家設有整車工廠,零部件依賴全球采購,因此對經濟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有著天然需求和堅定支持。本屆車展上,眾多新產品、新技術均是國際合作的成果,中國車企與歐洲同行正邁向技術創新、產品研發、供應鏈協作的深層次開放合作,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格局。
寶馬新世代iX3的電芯由億緯鋰能供應。“德國工程能力結合中國零配件供應與全球品牌打造,未來集團的全球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車展期間,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受邀試駕該車后表示:“20年前我們來德國車展是單純賣產品,如今已準備在歐洲生產電池、提供技術服務,這是億緯鋰能扎根歐洲、貼近客戶的體現。”
寧德時代同樣重視在歐洲推進本地化發展。“在歐洲,為歐洲。寧德時代在歐洲的每一步都著眼長遠發展。”寧德時代法國分公司負責人杰貝表示,寧德時代將中國的質量標準、管理流程、零碳理念引入歐洲,還投資1000萬歐元在德國圖林根州設立測試與驗證中心實驗室。圖林根發展公司主席克萊評價:“我們正與寧德時代共同推動綠色轉型。此次新技術的發布,標志著零碳進程又向前邁進一步。”
歐洲企業也在與中國市場的聯動中實現協同發展。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哈通表示,中國車企在電氣化與輔助駕駛領域的技術優勢顯著,博世正依托在華布局,助力中國整車廠商拓展全球出口業務,“未來中國車企加速全球化布局,需要屬地化的生產與供應鏈體系,博世可以提供有力支持”。采埃孚自20世紀8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后,現擁有5個研發中心和約50家工廠,近期還新增廣州技術中心。柯皓哲說:“此次展臺上的增程器就是在中國研發的。我們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協同創新,正共同推動行業進步。”
蔚來汽車歐洲副總裁、歐盟中國商會汽車工作組主席張暉表示,國際合作是汽車產業轉型的必然趨勢,沒有任何一家車企能獨自完成轉型,必須扎根本地,以長遠愿景為引領、信任合作為基礎。“中國車企進入歐洲市場,不是挑戰者,而是行業轉型的積極參與者。中德、中歐在綠色轉型上存在廣泛共識,唯有攜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目標。”張暉說。
(本報德國慕尼黑9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