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布2025年9月國際石油市場報告指出,當前,國際石油市場正受到地緣政治動蕩和供大于求隱憂兩大因素拉扯。一方面,市場對地緣政治擔憂加劇,隨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短期內達成和平協議的希望逐漸渺茫,市場擔憂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和伊朗的新制裁可能導致供應短缺;另一方面,9月由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產油國的增產和中國原油儲備的持續增加,對沖了市場對未來供需短缺的預期。進入9月以來,布倫特原油價格在67美元上下窄幅波動,市場看空情緒強烈。
報告顯示,地緣動蕩仍是影響當前國際石油市場的重要因素。盡管近期伊朗和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呈下降趨勢,但迄今為止對兩國實施的強硬制裁對供應和貿易流量的影響相對有限。歐盟宣布將從2026年初開始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生產的精煉產品,這項措施可能在未來數月內對國際石油貿易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報告認為,供應過剩仍是當前國際石油市場的重要隱憂。9月7日,“歐佩克+”產油國啟動第二輪減產退出計劃后,國際油價僅小幅波動。因為8個增產國家計劃在10月將產量目標提高13.7萬桶/日,按此進度,完全解除自2023年4月實施的165萬桶/日減產額度需耗時12個月。由于部分計劃增產的國家已經在超配額生產,已快觸及當前可釋放的產能上限。截至9月,“歐佩克+”產油國自2025年一季度以來實際原油增產幅度僅為150萬桶/日,明顯低于此前宣布250萬桶/日的目標,增產主要來自沙特及其他中東核心產油國。與此同時,非“歐佩克+”產油國供應量持續快速增長,美國、加拿大等地產量均處于或接近歷史峰值。
得益于“歐佩克+”產油國持續放松減產限制,且非“歐佩克+”產油國的供應量維持在接近歷史高位水平,預計今年,全球石油產量將增加270萬桶/日,達到1.058億桶/日。2026年將進一步增加210萬桶/日,達到1.079億桶/日,其中,非“歐佩克+”產油國2025年將增產140萬桶/日,2026年增幅將略超100萬桶/日。“歐佩克+”產油國2025年預計增產130萬桶/日,2026年將增產100萬桶/日,與非“歐佩克+”增產幅度基本持平。
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同比增加74萬桶/日,較上月預測值略有上調。整體來看,全球石油需求前景總體保持穩定。得益于國際油價走低,發達經濟體的石油需求保持穩健增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2025年上半年石油需求超出預期,同比增長8萬桶/日,但預計下半年可能轉為負增長。相較而言,新興經濟體石油消費表現相對疲軟。
此外,報告還顯示,8月全球煉廠原油加工量激增40萬桶/日,達到創紀錄的8510萬桶/日,但隨著季節性維護力度加大,預計10月將下降350萬桶/日。2025年全球煉廠原油加工量將達到8350萬桶/日的平均水平,增長58萬桶/日。2026年原油加工量將達到8400萬桶/日,但增速放緩至54萬桶/日。汽油產品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將使煉油利潤保持強勁。
監測數據顯示,在連續6個月保持增長后,今年7月全球石油庫存增加了2650萬桶,自年初以來累計增幅擴大至1.87億桶。同期,經合組織國家工業石油庫存增加了690萬桶。盡管如此,7月全球石油庫存仍較5年來的平均值低6700萬桶。8月初步數據顯示,經合組織國家原油庫存增長抵消了海上油輪儲存原油的減少,全球石油庫存整體基本持平。
9月13日晚,第二屆金熊貓獎獲獎名單在四川成都揭曉。《哪吒之魔童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