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重要發聲!信息量很大
3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李樂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就擴內需、房地產市場、新型工業化、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等重點話題發聲。
賽力斯大動作!招聘“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師”
3月22日,賽力斯發布2025年春季全球校園招聘公告,其中,博士崗位設“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師”崗。這是賽力斯首次在校園招聘中設“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師”崗位。根據該招聘工作職責要求,應聘者需將多模態數據理解、生成能力落地于機器人、工廠生產、家庭服務等業務場景。
香雪制藥: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股票簡稱變更為“ST香雪”
3月23日晚間,香雪制藥(300147)發布公告稱,公司于3月2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以及公司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2016年至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香雪制藥”變更為“ST香雪”,股票代碼仍為“300147”,日漲跌幅限制仍為20%。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24日開市起停牌1天,將于2025年3月25日開市起復牌。
光伏逆變器領先供應商來了
周一(3月24日)可申購創業板新股首航新能,周三(3月26日)可申購滬市主板新股中國瑞林,周五(3月28日)可申購滬市主板新股泰鴻萬立。
上海證券報 “1+N”制度體系逐步完善 嚴監嚴管助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受訪專家認為,相關政策落地需進一步細化規則、強化協同,在完善法治化環境等領域持續發力。通過系統性制度重構、從嚴監管、生態優化與高水平開放,市場正逐步向“投融資平衡、風險可控、活力充沛”的方向演進。
交易所債市迎多重利好 多端協同促民企投融資環境不斷改善
交易所債市迎來多重利好。近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國結算”)推出三項舉措,包括允許信用債ETF試點開展交易所質押式回購,拓寬受信用保護債券回購范圍,暫免部分債券登記結算費用。
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回暖 近300只產品凈值創新高
在過去半年來的震蕩上行行情中,一批績優基金經理展現出較強的超額收益獲取能力,把握住了結構性機會。數據顯示,3月以來,有近30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復權凈值創出新高。在業內人士看來,主動權益類基金依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基本面研究是實現長期超額收益的核心,這要求公募行業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堅持長期投資理念。
A股市場風格或階段性再平衡
機構認為,綜合考慮內外部流動性變化、業績披露期效應以及當前市場風格分化的狀態,短期A股風格有望出現階段性再平衡。投資者可更加聚焦業績穩定或盈利邊際改善的方向。但全年來看,在消化短期性價比問題后,科技板塊仍然是市場主線。
證券時報 向改革創新產業融合要增長
改革創新、產業融合、金融賦能……未來的經濟發展動能路向何方,這是全球政商學界關心的共同話題。在3月23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來自中外的參會嘉賓聚焦“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展望形勢、建言獻策。
中財辦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把消費打造成經濟增長主動力和壓艙石
在韓文秀看來,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有望實現良好開局,宏觀政策還有較大的逆周期調節空間,中國有信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繁榮發展增加穩定性和確定性。
辯證看待不良資產遭“骨折價”處置
2021年監管啟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以來,我國不良資產處置機制已愈發成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年不良貸款轉讓掛牌金額同比激增87%,達2861.9億元。參與機構更是逐步擴容,截至目前,由國有大行、股份行、城農商行、消金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組成的轉讓方已超千家。
“并購六條”落地半年:“硬科技”成并購熱土 市場活力持續迸發
2024年9月24日,“并購六條”重磅發布,掀起資本市場并購重組新熱潮。2025年,并購重組市場火熱依舊,年初至今,已有35家A股公司(含子公司)作為競買方首次披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18%。回看“并購六條”落地成效,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標志案例輪番涌現。展望新篇章,并購重組將繼續成為今年資本市場激發新活力、澎湃新動能的重要力量。
證券日報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釋放三大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被視作貨幣政策“風向標”,貨幣政策措辭的變化,往往預示著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趨勢。近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5年第一季度例會(以下簡稱“例會”)。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此次例會在延續此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主基調的同時,又進一步明確了結構性調控工具的創新方向。
深海科技概念興起 多方協同推進產業化落地
深海科技首次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地方政府快速響應,著力加快實現“深海科技”產業化落地;上市公司也加速布局深海科技相關產業,A股市場深海科技板塊正愈發清晰。
國都證券3000萬股一拍“落槌” 浙商證券斥資超5700萬元競得
3月23日,國都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都證券”)3000萬股股份拍賣被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證券”)以5704.2萬元競得,這是浙商證券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公募基金年內新發產品規模超2200億元 權益類占比躍升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新發產品規模已突破2200億元,總體呈現大體量基金數量增加、發行節奏加快、權益類產品占比提升等特點。這些積極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的修復與投資者信心的增強,也為基金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可通過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加強風險控制等措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21世紀經濟報道 今年光伏裝機需求預測存分歧 產業鏈價格走勢又該如何?
展望“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在風光大基地與省級裝機目標的雙重驅動下,2025年大型地面電站光伏裝機將達177GW,全國光伏新增裝機有望突破302GW。
剛剛宣布!中國石化368.78億元巨額分紅
中國石化A股股價近6個月累計下滑16.52%,最新報5.81元/股,總市值6593億元。港股最新報4.25港元/股,總市值為7139億港元。
第一財經 一財社論:根治數據失守失竊 刻不容緩
“開盒”不論是通過境內還是境外社工庫等達成,都暴露出極其嚴重的數據安全問題,這對個人侵權的嚴重性和危害性自不待言,更為關鍵的是,這種侵權式“開盒”將嚴重影響中國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等的健康發展,影響中國對未來經濟的布局。
鋼鐵行業謀劃“十五五” 業內專家給出這些建議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表示,鋼材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消費總量變化的高強度和持續性,是中國鋼鐵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供需失衡是當前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面對危機如何應對,如何轉危為機、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政府、行業和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深入思索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