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跑半馬進工廠 人形機器人場景應用展現新氣象
4月19日清晨一聲槍響,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正式開跑。1.8米高的天工Ultra機器人率先出場,最終它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桂冠,創造歷史性一刻。
多地釋放積極信號 并購重組市場活力足
廣州發布“并購重組十條”,南京出臺九條措施支持企業并購重組,上海鼓勵民營企業聚焦新質生產力強鏈補鏈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并購重組……近期,多地出臺涉及并購重組的相關支持政策,展現了政策的持續性、系統性和協同性,釋放出積極信號。
服務業擴大開放提速 創新舉措醞釀推出
4月18日,商務部印發《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將大連市、寧波市、廈門市、青島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蘇州市等9個城市納入試點范圍。4月21日,國新辦將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有關情況。
上交所:進一步健全科技金融服務生態
近日,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多家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未上市企業、創投機構、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現場參加。
上海證券報 年報季調研忙 機構探尋A股公司新增長點
機構投資者趁著年報披露窗口期打開,紛紛走進上市公司展開調研,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三大行業成為機構調研的“熱土”。其中,不少公司同時開放線上線下的調研模式,在同一時間吸引上百家機構的目光。
透視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馬賽:含“蘇”量十足 產業在蘇加速布局
4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可謂吸睛無數。在這場科技與運動的盛會上,“天工Ultra”機器人一馬當先,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勇奪桂冠。“N2”機器人和“行者二號”機器人也表現出色,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
半年披露184筆交易 深圳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潮涌
在新“國九條”和“并購六條”等政策暖風頻吹的背景下,深圳轄區上市公司(下稱“深圳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熱潮涌動。
AI驅動需求井噴 光模塊上市公司業績爆發
隨著全球AI產業迅猛發展,AI算力需求呈井噴式增長,數據中心建設與升級步伐加快,作為數據傳輸關鍵部件的光模塊市場需求被徹底激活,從而帶動光模塊上市公司業績爆發。近期披露的一系列數據顯示,A股光模塊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表現亮眼,行業景氣度持續攀升。
證券時報 基金一季報密集亮相 基金經理提升“含科量”
2025年基金一季報進入披露高峰期。基金經理的調倉換股路徑逐漸浮出水面。截至4月20日,招商基金、鵬華基金、銀華基金等42家基金公司旗下近千只基金已率先披露2025年基金一季報。一季度,AI領域等新興行業產品熱度持久,對經濟活躍度有所提振,中國資產整體表現活躍,基金經理大幅提升持倉“含科量”。
應對關稅沖擊波 外貿企業借力AI穩訂單拓市場
“我們以前是純外貿的服裝加工企業,客戶遍布全球,美國在我們的客戶比例中占到65%,突如其來的關稅沖擊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暫時性困難。”寧波一家外貿服裝工廠負責人李先生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電商在美包攬下載前三的背后邏輯
截至4月20日,美國App Store電商應用下載榜單前三名均被中國電商占據,其中阿里巴巴旗下應用占據兩席。具體來看,敦煌網位居第一,淘寶連續多日位居第二,阿里國際站則超越沃爾瑪,躋身前三。中國電商在海外掀起“旋風”,也帶動跨境物流需求增長。4月17日,菜鳥首次沖入美國App生活應用類榜單,次日菜鳥榜單排名快速上升25位。
人形機器人“賽馬”:從實驗室到真實賽場的跨越
作為北京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知名企業云集。去年這里因為小米汽車SU7的發布而聞名,今年又因為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賺足眼球。
證券日報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創新積淀—成果轉化—規模量產—產銷兩旺”,過去一年,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嘗到了創新的甜頭。更為重要的是,創新筑起的“護城河”,顯著增強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它們得以從容應對、見招拆招。
直擊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北京具身智能產業加速跑 全鏈條協同與制造業共振
2025年4月19日10點10分42秒,“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沖線,率先完成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成功奪得冠軍。“小頑童”機器人和“行者二號”機器人分別以3小時37分50秒以及4小時25分56秒的成績完成比賽,成為這場比賽的亞軍和季軍。
多維金融服務助力“低空經濟”加速騰飛
在創新浪潮推動下,“低空經濟”正加速騰飛。從低空遙感數據運營的精細布局,到低空經濟產業鏈蓬勃崛起,低空領域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潛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金融機構大顯身手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金融機構正強化支持舉措,扎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人民日報 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促進協調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嚴格落實分級保障責任,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用好社會資本 推動產業“煥新”(財經眼·為民營經濟增動力)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融貿易處處長殷軍介紹,包括煥新一期在內,臨港新片區財政已參投20多只基金,投向集成電路、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智能汽車等臨港新片區重點支持的產業方向,累計撬動社會資本出資超過1000億元。
經濟日報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持續顯效
股票回購和增持是國際通用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數據顯示,自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設立以來,截至4月10日,已有超450家上市公司獲銀行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支持。
放大汽車供應鏈優勢“溢出效應”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尤其是本土汽車品牌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本土品牌汽車的數量明顯增長,整車企業尤其是新能源車企推出新車型的速度比以往更快,汽車銷售正在由傳統的4S店模式轉向直營模式,汽車開始像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那樣走進商場展廳。
第一財經 穩預期穩經濟再加力 多部門聯手擴內需
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GDP同比增長5.4%。如何延續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宏觀政策如何進一步加力提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一季度汽車產量“十強省”出爐!安徽領先廣東近10萬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庫,今年一季度各省份汽車產量排名中,安徽以76.17萬輛位居全國第一,超過第二位的廣東(66.51萬輛)近10萬輛,領先優勢相比1~2月的數據擴大。
經濟參考報 綠色金融債密集發行 今年發行規模已超1600億元
4月以來,交通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陸續發行綠色金融債。今年綠色金融債的發行節奏顯著提速,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發稿時,發行規模已攀升至1660億元,而去年全年的發行規模為2225億元。
港股回購潮持續 年內總金額超五百億港元
開年以來,港股回購潮仍在持續。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實施回購的港股上市公司已有172家,期間回購總股數為24.15億股,期間回購總金額達537.08億港元。其中,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回購金額位居港股上市公司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