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拓展融資渠道加快前瞻布局 多方合力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改革創新
商務部近日印發《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國新辦5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支持國家級經開區提高招商質效,允許各地區統籌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國家級經開區建設、產業項目建設,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開發建設主體上市融資。
債市“科技板”加快落子 引導金融資源向“新”集聚
隨著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和市場主體積極響應,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加快落子。據Wind數據,自5月9日科技創新債券上線以來,截至5月27日共發行137只科技創新債券,總發行量為3229.1億元。專家表示,當前多層次債券產品體系更加完善,將更好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領域。
促進海外業務發展 牧原股份擬港股上市
牧原股份此前公告顯示,赴港上市旨在進一步推動海外業務發展。對此,牧原股份董秘秦軍獨家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前公司在越南成立子公司,推進海外業務。目前,公司計劃利用在克服包括非洲豬瘟在內的各類疾病過程中積累的疾病防控經驗、生豬養殖技術、智能化裝備、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等優勢,對外輸出生豬養殖整體解決方案。
一季度營收增長近50% 小米高管回應汽車訂單波動
具體來看,一季度,手機×AIoT分部的業務收入為927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手機業務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8.9%。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為186億元,經營虧損5億元。小米SU7系列一季度交付75869輛,累計交付量超25.8萬輛。
上海證券報 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 1至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加快恢復
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4月及4月單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加快增長,近六成工業行業利潤同比增長。
三部門促進國家級經開區發展出實招 支持開發建設主體上市融資 加大先行先試授權
國家級經開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也是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經過40余年的發展,到2024年,國家級經開區已經達到232個。商務部近日印發《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主要內容有哪些?如何更好促進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在國務院新聞辦5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改革創新的有關舉措。
看好A股韌性 長線外資密集關注中國資產
“通過與眾多海外投資者的密集溝通,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國際市場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正持續升溫?!薄拔覀冏⒁獾?,全球投資者在今年一季度對中國資產的持倉有所上升。”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如此表示。
33.12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合計33.12萬億元,較3月底增長近9000億元。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更大的規模意味著更重的責任,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應當積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提高投資者獲得感。
證券時報 首單民營創投科創債落地 央地協同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0家股權投資機構發布公告,合計發行和待發科技創新債券的規模達到205.70億元;君聯資本、啟明創投、東方富海、毅達資本、金雨茂物、泰達科投、中科創星等12家股權投資機構處于發行注冊過程中,其中,毅達資本、泰達科投、東方富海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獲得發行批號。
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多省市出臺細則優化市場環境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春風”拂過華夏大地,多個省市相繼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方案細則,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一視同仁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33萬億元 機構配置力度持續提升
這是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歷史上首次突破33萬億元,也是自去年年初以來,第七次創下歷史新高。相比3月底,4月份貨幣基金規模猛增6648億元,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規模增長均超千億元。與此同時,多類型機構對公募基金配置力度持續提升。
子公司吸并大股東背后:“強者為王”的市場邏輯
子公司發展得比母公司還好,最終反向收購大股東,這體現了持續創新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資本市場“強者為王”的市場邏輯。
證券日報 前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4月份,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挑戰,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帶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特別是以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新動能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彰顯工業經濟發展韌性。
房地產市場交易指標持續回穩 各地加碼“穩定住房消費”
5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提到“穩定住房消費”。具體來看,《實施方案》提出了“因城施策出臺更多增量政策”“加大購房優惠支持力度”“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范圍”等多項舉措。
小米創下史上最強單季度業績 推進全品類高端化
5月27日,小米集團(又稱“小米”)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營收1113億元,同比增長47.4%;經調整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07億元,同比增長64.5%,創下小米史上最強的單季度業績。
拼多多一季度實現營收957億元
5月27日,拼多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拼多多”)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拼多多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57億元,同比增長10%,同比增速有所放緩。
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家級經開區新方案出“實招”:強化土地等要素保障 加速培育未來產業
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以及天津經開區和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解讀《工作方案》對經開區發展要素保障以及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政策利好和地方行動。
對歐談判美國又“踢鋼板” 蘋果三星或寧稅不屈?
特朗普政府常常以為極限施壓后可以快速推進談判,但如今在對歐談判上,美方團隊卻發現可能又“踢到鋼板”了。
第一財經 一財社論:正視汽車價格戰
不論是中國行業發展史,還是世界經濟發展史,都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佐證了價格戰聚斂的是行業核心競爭力。如本世紀初中國家電行業頻繁啟動的價格戰,用事實說明了,企業競爭力,行業向上的增長力,都是靠公平競爭的價格戰打出來的。當年的價格戰沒有影響中國家電行業的蒸蒸日上,反而造就了中國制造的一次崛起。
極限逼近3%紅線 銀行消費貸在隱憂中找平衡
業內人士建議,銀行需在息差管理、風險防控與產品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而消費者則應理性評估自身債務承受能力,避免陷入過度借貸的困境。
經濟參考報 前四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加快恢復
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較1至3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延續恢復向好態勢。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近六成。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0%,較3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
國家級經開區改革提速 穩外貿外資作用凸顯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外貿外資的“第一梯隊”,是“投資中國”的優先選擇,也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平臺。5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個部門對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做出具體安排,其中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產業和保障措施、支持外貿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等受到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