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ESG》6月刊:ESG信披“雙重重要性”
適逢全國低碳日,財政部ESG信披應用指南落地,強化ESG信披“雙重重要性”。生態環境部出臺應對氣候變化新標,我國風光裝機量超火電,22家券商ESG報告全披露,伊利攜百家企業筑零碳聯盟,從政策的宏觀引導,到產業的具體推進,再到企業的微觀實踐,ESG正重構低碳經濟新版圖。
20余項低碳技術亮相全國低碳日
6月25日,在浙江杭州舉辦的2025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期間,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聯合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共同舉辦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公眾參與暨國家重點低碳技術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期間,《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五批)》中“臭氧催化分解功能材料”“傳統水冷型數據中心低成本綠色化改造技術”“光儲直流化空調系統控制技術”“基于水力空化的汽車涂裝車間低溫脫脂除油節能減碳技術”等20余項具有顯著降碳效果的低碳技術進行技術路演,重點介紹了技術解決的關鍵痛點難題、示范應用效果、商業模式和產業化實踐等內容。
2025年氣溫又“爆表”,中國氣象局答21記者問
“初步判斷,2025年大概率將成為有觀測記錄以來三個最暖年份之一,且目前不能排除其超過2024年全球平均溫度紀錄的可能性。”6月27日,在中國氣象局2025年7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
肖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家氣候中心將持續強化全球氣候系統監測,及時、準確地向社會發布監測信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和有力支撐。
交通運輸企業ESG報告發布率達64%,90%ESG評級躋身BB級以上
6月30日,由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中心與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牽頭編撰的《交通運輸行業企業ESG評級報告 2024年度》正式對外發布。該報告系統梳理了我國鐵路、公路、港航、航空機場及物流運輸等細分領域共計156家上市公司的ESG發展狀況。
報告發現,截至2025年4月30日,244家樣本企業中已有156家發布了ESG或可持續發展相關報告,披露率達到64%,較2023年的55.73%顯著提升。樣本企業ESG評級結果顯著優化,90%企業躋身BB級以上。
大多數樣本企業已建立基礎性風險識別機制,但對綠色金融、智能化轉型等發展機遇的識別和轉化能力較弱,ESG影響力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難以實現品牌價值溢出和資本認可。未來需從標準化、能力建設與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推動交通運輸企業ESG治理體系向高質量躍升。
90%紡織企業設定氣候目標,從纖維到成衣碳足跡核算待突破
6月25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氣候創新行動進展與展望》報告顯示,紡織服裝行業低碳轉型質量提升,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到2024年底,紡織服裝企業氣候目標設定率已經從兩年前的83%上升到90%。67%的企業具備識別、評估和應對氣候風險與機遇的流程,開展價值鏈碳減排的企業占比達51%。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表示,紡織行業由于供應鏈長且分散,很多中小企業降碳能力不足,選擇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較高、規模化不足,以及消費者接受的程度較低,特別是在碳足跡核算標準方面明顯不足,需要在碳管理數據庫基礎建設中下功夫。
ESG理念逐步落地,主題基金配置價值漸顯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全市場40只ESG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幾乎全部實現正收益,僅4只小幅虧損。拉長時間線來看,該批基金近1年的平均回報達13.38%,近兩年的平均回報也有6.5%,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中有不錯表現。從中長期業績領先的基金來看,主動型產品表現更好,但被動型產品數量更多,正逐漸成為ESG產品的主流。在基金經理看來,ESG理念與投資實踐的深度融合,是業績數據背后更值得關注的趨勢。
中信證券(6030.HK):張麟改任發展戰略與ESG委員會委員
6月27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批準調整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和發展戰略與ESG委員會成員,分別為(i)非執行董事張麟不再擔任提名委員會委員,改任發展戰略與ESG委員會委員,新增非執行董事付臨芳為提名委員會委員。
郴電國際(600969.SH):因人員傷亡事故,被罰97萬元
6月25日,郴電國際公告稱,公司郴州分公司因在郴州北湖110kV北兩線更換架空地線工程中發生觸電事故,被郴州市應急管理局和國家能源局湖南監管辦公室分別處以52萬元和45萬元的罰款,共計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