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富途證券、老虎證券、長橋證券等海外券商之后,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券商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也提高了中國內地居民的線上開戶申請。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應中國政府相關要求,盈透證券自上月起逐步收緊了對中國內地居民的開戶通道,公司APP已在境內各應用商店下架。目前,內地居民在盈透證券的開戶條件與其他幾家海外券商條件接近,核心要求是提供境外工作或生活證明。
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稅務部門強化對個人境外所得征稅的實施力度,不少港美股投資者收到補稅通知。在此背景下,有內地居民開始考慮選擇美國券商開戶,以逃避CRS(共同報告標準)框架下的稅務信息交換,盈透證券也因此成為社交媒體上的主要討論對象。
據盈透證券客服介紹,中國內地居民在盈透證券開戶后,賬戶將開立在美國,不參與CRS。這也意味著,公司無需主動向當地稅務部門提交中國內地用戶的稅務信息用于交換。
又一互聯網券商收緊內地開戶通道
目前,盈透證券APP已無法在境內手機應用商城搜索和下載。從盈透證券官網的下載鏈接跳轉到蘋果應用商店后,頁面提示“APP不可用”“目前您所在國家或地區尚不提供此APP”。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以客戶身份咨詢了解到,盈透證券自上月收緊了中國內地居民的開戶條件,目前開戶需要提供內地身份證和近3個月內的境外工作/生活證明,相關證明需要體現文件發出主體名稱、發出日期、開戶人姓名和地址,可以是水電費繳費單、銀行月結單等文件中的任意一種。
此前,有網友稱仍可以通過提供存量海外賬戶的開戶證明在盈透證券開戶。不過,盈透證券客服人員表示,近期相關政策有調整,目前中國內地居民僅通過這一方式已無法開戶,核心條件是提供體現境外地址的證明。
對于上述開戶門檻調整的背景,上述客服人員表示系中國政府要求,但具體哪個部門、是何原因不清楚。
另一家海外券商長橋證券APP也無法搜索和下載。此前,6月13日,長橋證券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官方網站已全面停止中國大陸境內用戶通過存量證明方式的開戶形式,中國大陸客戶僅限實際在境外工作/生活者可開戶。需同時提供:有效內地身份證和近三個月內發出的港/澳/境外工作或生活證明,才可在長橋開立賬戶。
盈透證券總部位于美國,被視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券商。公司官方資料顯示,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客戶可通過一個賬戶交易全球150個市場的股票、期權、期貨、貨幣、債券、基金等。
盈透證券在多個國家(地區)設有辦事處或子公司。在2009年1月,盈透證券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在上海設立代表處。根據批復內容,盈透證券上海代表處可從事咨詢、聯絡、市場調查等非經營性活動;代表處及工作人員,不得與任何法人或自然人簽定可能給代表處或所代表的機構帶來收入的協議或契約,也不得從事其他經營性活動。
此次,在盈透證券和長橋證券之前,富途證券、老虎證券已自2022年開始,在監管部門的要求下關閉中國內地居民的開戶通道。2022年12月,證監會發布公告宣布推進富途控股、老虎證券非法跨境展業整治工作,并提出了“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整改思路。
相關公告提到,近年來,富途控股、UPFintechHoldingLimited(“老虎證券”)未經證監會核準,面向境內投資者開展跨境證券業務,根據《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證券業務。2021年10月15日,證監會通過媒體發聲表明了監管態度;同年11月11日,證監會對富途控股、老虎證券高管進行了監管約談。
事實上,早在2016年,有投資者針對老虎證券、富途網絡、積木股票等提供港美股等境外證券買賣服務提出疑問,證監會曾就此明確表示,我國《證券法》規定,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證券業務。我國《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在境內經營證券業務,應當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
美國券商此前因稅務“優勢”被關注
相比總部位于新加坡并在中國香港、中國內地等地展業的長橋證券,以及分別向新西蘭、中國香港稅務部門上報用戶信息的老虎證券、富途證券等,盈透證券的特點是總部位于美國,不參與CRS框架下的稅務信息交換。
在今年個人境外所得征稅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盈透證券在境內的受歡迎程度明顯提高,在社交平臺上的討論熱度也很高。
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面對突然收到當地稅務部門的補稅通知,不少港美股投資者將矛頭指向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等開戶券商,認為是后者“出賣”了自己的信息,因此試圖尋找“更安全”的海外券商。
不過,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CRS框架下,多數海外券商都需要向當地稅務部門上報中國內地居民的稅務信息,并由當地稅務部門交換回國內稅務部門,這一政策要求并沒有明顯變化。
以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為例,記者以用戶身份咨詢中國內地居民個人稅務信息上報規則時,兩家券商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公司一直按照監管要求進行相關信息上報,今年較往年并無變化。其中,富途證券向中國香港稅務部門上報用戶信息,老虎證券向新西蘭稅務部門進行用戶信息上報。
CRS作為“AEOI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跨境逃避稅的一項有力工具。截至2023年4月,包括中國香港、新西蘭、新加坡等在內,有119個國家(地區)簽署實施“標準”的多邊主管當局協議,其中,我國的交換伙伴有106個。在此協議下,屬地在CRS伙伴國的金融機構識別、收集、申報外國稅收居民賬戶信息給本國稅務主管機構,后者就中國稅務居民個人境外機構賬戶、個人境外資產等信息與中國稅務機關進行交換。
不過,美國通過《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案》(FATCA)實現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為非CRS參與國,不少人認為可以借此規避國內稅務部門對其境外所得的監控。
據盈透證券客服人員介紹,盈透證券的開戶地取決于用戶身份證和長期居住地,持有內地身份證且符合開戶條件的中國居民在盈透證券開立的賬戶,受盈透證券美國公司管理,不參與CRS,后者不會向當地稅務部門主動上報用戶的稅務信息;持有香港身份證且符合開戶條件的中國居民在盈透證券開戶后,賬戶將開立在盈透證券中國香港的公司,后者參與CRS。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簽署FATCA協議,中國也在2014年與美國簽署了FATCA協議。有知名國際稅法人士對記者表示,FATCA協議對多數國家來說實際是一個單向報告機制,與CRS框架差異較大。不過,在中美簽訂的雙邊稅收協定下,對于明確的征稅對象,必要情況下我國可以依此進行指向性交換。
又有新對策?法律人士多次提示風險
盡管6月30日這一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時間點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時間,但在某社交平臺上還陸續有網友發帖稱收到補稅通知,部分網友則曬出了自己按要求補稅的經歷。
但與此同時,關于如何規避稅務部門對境外所得信息監測的“攻略”討論也不斷增加。近期,隨著盈透證券提高內地居民開戶條件,不少網友又有了新“對策”,包括臨時將在香港開戶銀行的地址信息由內地改為香港,或者直接到某電商平臺上購買一份香港水/電/燃氣賬單作為假地址證明。
比如,在社交媒體上,部分網友分享稱,可以通過修改眾安銀行賬戶的地址信息拿到有境外地址的月結單;但也有網友表示,眾安銀行已于近期開始限制內地客戶修改地址,需要提供相關的地址證明資料。
對此,記者以用戶身份咨詢眾安銀行客服人員,對方表示,目前該行開戶政策沒有變化,更改地址并未有指定要求,修改中國香港、內地或者其他海外地址都可以。但對于更改地址是否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該客服人員也表示:“有可能需要的,但我無法答實,以相關部門審核要求為準,如依然需要你提供新地址證明會電話聯絡你的。”
此前,已有不少稅法人士提示逃稅避稅的法律風險,湖北、山東、上海、浙江等多地早在今年3月就密集通報了相關案例。其中,湖北披露的案例中,納稅人依法補繳的稅款、滯納金達141.3萬元。
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張巍表示,我國已通過參加CRS實現了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金融賬戶信息的自動交換,利用CRS可獲取居民個人境外金融賬戶相關數據,通過與個人所得稅申報數據比對,稅務部門能夠精準有效發現少報境外收入的行為。上述國際稅法人士則表示,稅務部門對CRS交換回的稅務信息的分析比對還將持續深入。
對于有的納稅人存在“稅務局不知道我的境外收入”“稅務局不通知我就不用申報”“別人沒交我也不交”等僥幸想法,張巍表示,依法申報是納稅人的責任和義務,無論是否收到稅務部門的提醒,納稅人都應該真實、準確進行納稅申報。張巍提醒廣大納稅人,既不要聽信不法中介所謂的“避稅秘笈”或者“稅務部門發現不了”等歪招逃稅,也要防范不法中介打著“幫忙節稅”的幌子借機斂財。
相比之下,多位受訪法律人士建議,納稅人可以更多關注如何合法享受稅收優惠,比如了解中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雙邊稅收協議、優化境外投資渠道,例如港股通等稅收更友好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