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4000億元的(688041.SH,股價174.51元,市值4056.2億元)披露股權激勵,879名員工將受益。
9月9日晚間,海光信息披露了股權激勵方案,授予價格不低于90.25元/股,較現價折價近一半。海光信息股權激勵以營收增速為主要目標,但并不包括正在合并的中科曙光。
公司表示,不考慮正在籌劃的資產重組后的收入,使得激勵對象與考核指標對應的經營成果相匹配,更具針對性,讓激勵對象更專注于本職工作,以提升核心業務的經營業績。
海光信息股權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2068.43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不低于90.25元/股。本激勵計劃擬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總人數不超過879人,約占公司全部職工人數2803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31.36%。
目前,海光信息的收盤價是174.51元,按此計算,股權激勵授予價格折價48.28%。不過,海光信息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是公司回購,公司自2023年起開始回購股票,回購價格基本在55.00元/股到107.84元/股之間。截至目前,海光信息回購賬戶內股份數量合計472.5316萬股。
海光信息披露的股權激勵名單里,提到了核心技術人員陸毅,獲授限制性股票數量5萬股,其余被認為需要激勵的人員并未公布。根據海光信息招股書,彼時陸毅所在的部門是海光微電子,職務是部門經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業績目標來看,主要以2024年營業收入為業績基數,2025年至2027年3年,對應的目標值分別為營收增速55%、125%、200%。
對應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海光信息實現2025年的業績激勵目標難度不大。
去年,海光信息營收增速為52.40%,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為45.21%。橫向拉長來看,海光信息在2023年處于營收增速的低谷,營收同比增幅17.30%。
關鍵點在于海光信息的業績考核目標并不準備納入正在吸收的中科曙光。
不考慮正在籌劃的資產重組后收入
海光信息表示,正在籌劃換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相關事宜,由于本次重組的復雜性高,涉及的證券市場相關政策、行業監管相關政策廣泛,且本次重組能否取得相關批準、核準、注冊或同意,以及最終取得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本股權激勵計劃的業績目標設定僅聚焦海光CPU(中央處理器)及DCU(數據中心專用計算單元)兩款產品的營業收入,不考慮正在籌劃的資產重組后的收入,使得激勵對象與考核指標對應的經營成果相匹配,更具針對性,讓激勵對象更專注于本職工作,以提升核心業務的經營業績。
今年5月,海光信息與中科曙光簽署《吸收合并意向協議》,由公司通過向中科曙光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海光信息在半年報提到,本次交易及正式交易文件尚需提交雙方各自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并經有權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8月14日,海光信息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重組相關事宜正按流程有序推進。
海光信息業績目標并不考慮準備合并的中科曙光,這是否合理?
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表示,海光信息的股權激勵計劃合理,合理與否要以公司是否履行充分、合規的信息披露義務為前提。此次海光信息的股權激勵核心是考核公司自身的經營業績。若將合并后的營收全部計入,會“稀釋”甚至“掩蓋”海光信息自身芯片業務的真實增長,無法精準衡量激勵對象的貢獻,這違背了激勵的初衷。剔除重組影響,也是為了剝離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使其聚焦于本職的核心業務表現,從而保障考核的公平性與公正性,這也是資本市場常見的審慎操作。
海光信息也表示,本激勵計劃業績指標的設定是結合了公司當前發展水平、未來戰略規劃以及行業整體發展等因素綜合考慮而制定,設定的考核指標對未來發展具有一定挑戰性,該指標一方面有助于激勵公司積極搶占市場份額,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競爭能力以及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指標的設定兼顧了激勵對象、公司、股東三方的利益,對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