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冰
體育賽事的高峰人流是檢驗支付技術的試金石。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優化體育消費支付服務,加快拓展數字人民幣體育消費應用場景,利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化、數字化服務優勢助力體育產業和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各地可因地制宜推出發放體育消費券、消費滿減、積分兌換獎勵等優惠舉措,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數字人民幣體育消費紅包。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出,推廣數字人民幣在體育消費領域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派發數字人民幣體育消費券。
“數字人民幣賦能體育產業,是政策與技術的雙重共振,各地需結合自身特色實現突破性發展。”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人民幣賦能體育消費可“降門檻、提體驗、增信任”,有助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
“利用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化、數字化優勢,可以為體育產業提供更高效的支付服務和更完善的金融解決方案,助力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能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的擴大,進一步促進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升級。”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此外,《意見》還提及探索實行體育預付式消費資金托管模式,推廣應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方案,防范化解預付式消費風險。
對此,田利輝認為,智能合約可實現資金安全托管,破解預付費風險,讓支付從“工具”升級為“信任基建”,推動體育產業從規模擴張邁向高質量發展。預付式消費資金托管模式是關鍵突破,以學生體育培訓機構為例,智能合約確保資金按課程分階段解凍,消費者權益實時保障,防范體育培訓機構“跑路”隱患。
田利輝表示,未來,數字人民幣將深度融入體育生態,從賽事支付延伸至健康數據、裝備定制、國際賽事結算,形成“消費—數據—投資”閉環。其不僅是支付手段,更是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
談及未來數字人民幣在體育領域的發展趨勢,劉斌表示,一是場景多元化拓展。除票務、周邊商品銷售等,數字人民幣將向體育培訓、運動員經紀等更多細分領域滲透,構建全面的體育消費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二是與新技術深度融合,創造出如AR交互支付體驗、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個性化體育消費金融服務等更多創新應用;三是促進跨境應用發展,伴隨我國體育賽事國際影響力擴大以及體育產業國際化,數字人民幣有望在國際體育賽事支付、境外體育旅游消費等跨境體育場景中發揮更大作用,推進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