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美國最高法院9日表示,同意加快審理特朗普政府關稅案,并將于11月的第一周就此案舉行口頭辯論。
當地時間7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如果美國最高法院維持裁決判定美國政府的關稅措施違法,美國財政部將不得不退還約半數已經征收的關稅,而這一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8月29日裁定,美國總統特朗普批準對多國征收關稅時援引的法律并未賦予其征稅權力。特朗普政府3日晚向美國最高法院提交文件,要求盡快推翻這一裁決。據美國媒體報道,截至8月24日,美國企業已支付超過2100億美元被裁定為非法的關稅。如果最高法院維持原判,美國財政部可能不得不退還已征收的關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如果將裁決推遲到2026年6月,屆時已征收的關稅額將達到7500億至1萬億美元,返還這些關稅“可能造成重大混亂”。
另據新華社9月9日消息,《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登對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亞爾·弗格森的專訪。文章認為,美國關稅政策缺乏戰略思維,最終可能使美國走向孤立。文章摘要如下:
弗格森表示,對特朗普政府而言,關稅不僅是一項財政收入來源,也是其再工業化戰略的一部分,意圖借此保護本國產業并吸引對美投資。同時,關稅還被用作談判籌碼,美國甚至借此要求他國調整貿易與防務政策。
他表示,特朗普政府始終認為自由貿易導致美國遭受“剝削”,其在再工業化等經濟議題上的觀點不僅違背經濟學理論和歷史經驗,也高估了關稅的實際效果,本質上是一種試圖退回到20世紀50年代的政策嘗試。
關于美關稅政策是否能真正奏效,弗格森表示,在服務業占比持續擴大的今天,美國試圖借助關稅實現再工業化缺乏說服力。更根本的問題在于,特朗普政府并未明確關稅的首要用途是增加財政收入、保護產業還是作為制裁手段,其政策思維延續了商業背景下的交易習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