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11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廈門舉辦。作為本屆投洽會的主賓國,英國派出了由政府、企業及行業協會代表組成的近200人代表團積極參與,并舉辦了一系列經貿交流活動。
當前,英國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二大直接投資目的地,也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三大外資來源地。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中英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總額已突破1300億美元,平均每日雙邊貿易額高達3.6億美元。截至2025年7月,英國累計對華實際投資超過350億美元,而中國對英國的直接投資存量也突破了320億美元。目前,英國累計在華設立企業超過1.3萬家。
中英雙方的經貿合作覆蓋廣泛、行業多元。根據商務部數據,貨物貿易主要包括機電設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和輕紡產品等;服務貿易則涵蓋教育、保險、金融、證券及咨詢等多個領域。雙向投資同樣活躍,廣泛涉及金融、制造、汽車、醫藥和新能源等行業,體現出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與合作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英國積極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投洽會以及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重要展會,持續拓展對華合作空間。英國在華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同時兩國地方層面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為雙邊關系注入新的動力。
英中貿易協會總裁白彼得(Peter Burnett)在投洽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強調,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市場對跨國企業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使其成為全球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此外,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卓越表現也值得關注。積極參與中國市場是必不可少的。
中英經貿合作
第一財經:英國是本屆投洽會的主賓國,如何評價當前中英在投資領域的合作情況?
白彼得:英國作為主賓國參加此次博覽會,充分體現了兩國關系不斷深化的趨勢。我們非常樂見于政府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并樂于支持和參與。英國政府積極參與投洽會,也表明其對雙邊關系和經貿通道的重視。
中英之間的合作正在穩步提升,但仍有很大潛力。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和美國,但如果與中國和德國或法國的貿易關系相比,中英貿易規模仍有發展潛力。像投洽會這樣的平臺有助于展示英國的技術、能力和人才優勢,進一步推動英企在中國的商業發展。
第一財經:未來中英經貿合作在哪些領域潛力較大?
白彼得:英國政府的現代工業戰略與中國的優先領域高度契合,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金融服務、創意產業、生命科學和專業服務領域。這些是英國的強項,也是中國重點關注的領域。
例如,體育賽事是中英服務貿易的重要產業之一。英超聯賽在中國擁有上億人的龐大球迷群體,從商業機會來說,渣打銀行在利物浦沒有業務,但卻成為了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的贊助商,這是因為他們能夠從球迷群體所在的市場受益。這展示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力量和能力。類似地,斯諾克近年來在中國逐漸流行。中國選手在斯諾克運動中的成功也表明,英國的這些體育項目在中國有廣闊的市場。
第一財經:許多外國企業將中國視為創新中心和多樣化應用場景的市場。英中貿易協會是否也有同感?英國企業如何利用中國的這一優勢?
白彼得:是的,中英兩國的優勢互補。英國擁有91家獨角獸企業,數量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總和,其中許多集中在技術領域。這些企業必須了解中國的創新生態系統。同樣,中國的企業也能從英國的私營創新模式中獲益。雙方合作可以實現“1+1大于2”的效果。
中國的私營部門在創新和市場化產品方面表現出色,而英國在這方面有豐富經驗可供借鑒。
展望合作前景
第一財經:當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不確定性對投資決策影響較大。英國企業在投資中國市場時會采用怎樣的決策機制?
白彼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審慎考慮供應鏈和國際合作伙伴關系。然而,正如英國外交家巴麥尊勛爵說,“沒有永恒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不僅是國際關系的思路,也是企業應該思考的。英國企業應聚焦于最能服務其目標和利益的伙伴關系。
第一財經:展望未來,英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投入會進一步增強嗎?
白彼得:當然會。首先,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對跨國企業至關重要,其快速增長使其成為不可忽視的市場。其次,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表現突出。英國企業需要密切關注中國的競爭對手、合作伙伴以及技術趨勢對自身業務的影響。積極參與中國市場對企業戰略至關重要。
第一財經:未來,英中貿易協會如何支持英企在中國市場的拓展?
白彼得:我們的重要機遇之一在于支持中國企業進入英國市場。我們已經為英國企業投資中國提供商業服務和政策建議,但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幫助中國企業了解英國的法規、市場動態和建立伙伴關系。一些中國企業資源雄厚,而其他企業需要更多指導。我們通過促成聯系和搭建合作平臺,助力雙方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