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廣東省和深圳市之后,海南省也成功在港發行了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
9月12日,海南省2025年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在香港完成簿記定價并發行,發行規模50億元人民幣,其中,3年期可持續發展債券25億元,定價利率1.73%;5年期藍色債券15億元,定價利率1.83%;10年期航天主題債券10億元,定價利率2.1%。債券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本次債券發行遵循國際市場規則,獲得了投資者的普遍關注,吸引了歐洲、亞洲等地區的多元投資機構參與,類型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券商、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峰值訂單規模近230億元,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海南自貿港信用實力以及發展前景的認可和信心。
據了解,這是海南省第四次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海洋保護、民生保障以及航天領域相關重點科研和基礎設施項目,將繼續使用海南自貿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進行債券資金交收。
近年來,海南不斷加快航天產業布局,多個相關項目推進落地,“向天圖強”成績單愈發厚實。據悉,今年發行的10年期債券為中國地方政府首單航天主題債券,將有利于推動商業航天事業發展,同時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優質的投資選擇。
2025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全島封關運作將于12月18日正式啟動。海南省連續第四年在港發債,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海南自貿港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于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推動瓊港兩地實現優勢疊加,助力海南聚焦“五向圖強”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
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表示,赴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是海南自貿港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重要實踐,是積極吸引國際資本支持海南重點產業發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推動海南自貿港金融領域創新開放的重要探索。未來海南將繼續深化與國際資本市場對接,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為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資金保障,為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更多可復制的制度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