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883家A股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披露。期內,廣東省A股公司合計營收突破5萬億元,整體經營業績穩步改善,多項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呈現制造業支撐作用顯著、消費市場多領域回暖、資本開支持續擴大等亮點。與此同時,廣東省上市公司還在回報股東、優化布局等方面顯現出積極變化。
整體營收增速領跑全國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省883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14萬億元,同比增長6.3%,較全國平均水平(0.09%)高出6.21個百分點;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4001.16億元,同比增長2.63%,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9%)。
制造業作為廣東經濟的“壓艙石”,上半年依舊扮演著“增長主力”角色。廣東省634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94萬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凈利潤1721.91億元,同比增長6.3%,營收與利潤增速均大幅高于整體表現,成為拉動廣東省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
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領域,廣東省225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實現凈利潤491.76億元,同比增長15.5%,成為制造業中的“領跑者”。其中,26家印制電路板領域上市公司表現亮眼,合計實現凈利潤91.13億元,同比激增71.9%,充分體現出廣東在電子信息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優勢地位。
消費市場的持續回暖,為廣東省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注入重要動力。以家電家居領域為例,上半年,52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990.94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凈利潤486.0億元,同比增長15.2%,利潤增速遠超營收增速,顯示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
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
在整體業績穩步增長的同時,廣東省上市公司在資本性支出、研發投入等關鍵指標上同樣表現亮眼,不僅增速領跑全國,還持續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動能。
上半年,廣東省上市公司投資信心穩步回升,資本性支出合計達3163億元,同比增長2.8%,大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主要得益于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重點產業投資的大幅增長。
具體來看:汽車制造業是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上半年資本性支出達826.6億元,同比增長51.7%,反映出廣東汽車產業在技術研發、產能升級等方面的積極布局;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樣勢頭迅猛,資本性支出為694.2億元,同比增長22.3%,為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領跑提供有力支撐;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穩步增長,進一步完善了廣東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鏈布局,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廣東省上市公司在研發投入上持續加碼。上半年,廣東省共有848家上市公司披露研發費用,合計達1589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3.2%);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達3.7%,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展現出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
并購重組持續活躍
自“并購六條”發布以來,廣東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廣東省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或完成產業化并購重組,交易金額超1500億元,其中超六成屬于廣東省戰略性產業;披露或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超30單,持續位居全國首位,在暢通科技資本循環、加速強鏈延鏈補鏈、助力傳統產業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暢通科技資本循環方面,龍頭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加速核心技術布局。TCL科技半年內成功實施兩起百億級產業并購,迅速獲取顯示領域的最新核心技術,進一步鞏固了在全球顯示產業的領先地位;立訊精密以44億元收購聞泰科技子公司,有效補足了在安卓生態ODM系統集成領域的團隊與資源,為企業拓展新業務領域奠定了基礎。
在加速強鏈延鏈補鏈方面,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提升產業規模與競爭力。瀚藍環境以111億港元收購港股上市公司粵豐環保,進一步完善了環保產業鏈布局,提升了在固廢處理、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市場份額;華潤三九以61億元收購天津上市公司天士力,產業規模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在助力傳統產業轉型方面,上市公司通過跨行業并購實現“破局重生”。*ST松發以80億元跨行業收購民營造船巨頭恒力重工,從傳統陶瓷行業切入高端造船領域,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有效化解了經營風險;格力地產與免稅集團完成60億元重大資產置換,切入免稅消費領域,推動傳統房地產業務向消費服務領域轉型。
與此同時,在政策引導與市場推動下,廣東證監局轄區(不含深圳)上市公司中期分紅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轄區已有74家公司開展中期分紅,較去年同期增加4家;合計分紅金額達160.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