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領域再次出現標志性事件。美國當地時間9月10日,科技巨頭甲骨文股價暴漲36%,創下1992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股價達歷史新高,公司市值更是達到9200億美元。盡管隨后甲骨文股價有所回落,但仍舊在市場引發熱議。
在美股,甲骨文股價的火熱表現,實則是其長期布局AI算力基礎設施的必然結果。而若將目光轉向A股,前不久寒武紀股價大漲,曾短暫取代貴州茅臺成為A股“股王”。兩個案例相互呼應,本質上是全球產業變革在不同區域的同頻共振,折射出全球科技產業的深層變革。
第一,AI重塑產業格局,云計算與基礎設施成為核心競爭力。
甲骨文此次股價飆升的核心動力源于其云計算業務的爆發。財報顯示,甲骨文2026財年第一財季云收入同比增長28%至71.86億美元,占總營收近半,且剩余履約義務(即已簽訂但尚未確認的收入)飆升至4550億美元,其中新增訂單主要來自OpenAI、xAI等AI巨頭。這標志著企業級云計算市場正從“工具賦能”轉向“算力基建”,甲骨文通過為AI訓練提供底層數據庫和基礎設施支持,成為這場技術革命中“賣鏟子的人”。其市值單日暴增2440億美元,印證了市場對AI基礎設施的追捧。
可以看到,AI驅動的算力革命正在重塑技術競爭的底層邏輯。甲骨文在數據庫領域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以及對數據中心的持續投入,使其在AI算力競賽中脫穎而出,能夠滿足OpenAI這類頭部科技企業對大規模、高性能計算的嚴苛要求。
從產業格局來看,傳統云計算巨頭如亞馬遜、微軟等雖然占據先發優勢,但甲骨文憑借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差異化競爭,正與它們迅速縮小差距。這表明,在AI時代,新技術變革浪潮給予了后來者“彎道超車”的機會,產業競爭格局進入動態重塑階段,技術創新與對新興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成為決定企業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
第二,傳統科技巨頭轉型加速,技術融合驅動新增長。
作為傳統科技巨頭,甲骨文在數據庫軟件領域擁有深厚根基。近年來,隨著云計算、AI等新興技術興起,市場需求發生深刻變化。甲骨文積極擁抱變革,將AI技術深度融入自身業務體系,從數據庫到云服務,實現全棧產品的智能化升級。這種轉型不僅是技術的更新換代,更是業務模式與市場定位的重塑。
甲骨文通過押注云計算和AI基礎設施實現“逆襲”。從傳統數據庫軟件商轉型為云服務商,這一轉型不僅使其避開特斯拉、Meta等公司在AI模型層的白熱化競爭,更通過“數據庫+云計算+AI服務”的垂直整合,構建起差異化壁壘。這體現出傳統科技企業在新時代的發展路徑:以自身核心技術為依托,融合新興技術,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通過技術融合創新打破發展瓶頸,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與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全球科技產業生態變革,資本與創新高效“握手”。
AI浪潮下,那些為AI發展提供底層支撐的基礎設施企業率先享受行業發展紅利。
這與中國資本市場聚焦硬科技遙相呼應。9月12日下午,寒武紀短暫重奪A股“股王”寶座。也充分說明中國資本市場正不斷以真金白銀為AI產業鏈投票。
當甲骨文的云服務器為OpenAI訓練大模型提供算力,當寒武紀的AI芯片在云端推理場景加速落地,均折射出全球科技競賽步入新階段——AI基礎設施與原創技術突破正成為重塑科技產業生態的核心力量,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定價邏輯也走向趨同。
可以說,無論是寒武紀短暫重奪A股“股王”寶座,還是甲骨文此次在資本市場“出圈”,都不只是單個公司市值與個人財富數字的變化,這背后是數字經濟時代“賣水人”與“掘金者”的共生與博弈,是全球科技產業深層演變的一個縮影。AI技術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新的產業機遇與競爭格局,更促使傳統科技企業加速轉型,推動全球科技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