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9月13日訊量販襲來。
近日,在北京某品牌的量販零食店店面里,藍鯨記者發現“本周囤貨節”、“9.9元大禮包”、“買一贈一”等紅黃價簽在貨架上尤為醒目,而側邊電子屏上則會滾動“今日爆款TOP10”的商品介紹,極具“性價比”的價格也讓這些爆款“暫無余貨”。
隨著線下零食店不斷“跑馬圈地”、野蠻式擴張,即時零售的外賣穿街過巷,休閑零食的時代巨輪似乎正在重新選擇航線。
量販崛起,雙雄領跑
勤策消費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零食渠道結構中,量販店占比最大,超過40%;超市占比約為24%,電商渠道占比在20%左右,且逐年下降。
所謂量販零食店,是專門售賣集合品牌的店鋪,也被稱為“零食折扣店”,相比于良品鋪子、來伊份等傳統零食品牌而言,其SKU豐富且普遍采用“大包裝、多件多折”等低價促銷價值。
值班店長告訴藍鯨記者,目前正是九月開學季,顧客多是學生返校囤貨和社團活動備貨,這段時間店里的上新頻率從每周一次提到兩次,補貨改為“日間+打烊前”兩輪,“但有時候還是不夠。”
放到行業與資本層面,頭部企業的門店提速與業績走強甚至比“售罄”的貨架更為顯眼。
在A股零食板塊中,量販龍頭萬辰集團(300972.SZ)近年保持高速增長,遙遙領先板塊均值,同時與“鳴鳴很忙”雙雙跨過萬店門檻,“兩強”行業格局漸明。
2024年,量販賽道高速擴張。萬辰集團營收323.3億元,同比增長247%,歸母凈利潤2.93億元,同比增長453%;量販業務收入317.9億元,同比增長262.94%,門店增至14196家,全年凈增9470家。
2025年上半年增長更為迅猛。營收225.83億元,同比增長106.89%,歸母凈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50358.80%,其中量販業務收入223.45億元,同比增長109.33%。
公司稱,業績驅動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持續專注于量販零食連鎖業務的高速高質量發展,門店數量快速增加、經營效率穩步提升。
萬辰集團2011年成立,最開始主營食用菌,因供給沃爾瑪蘑菇名聲大噪。2022年以“陸小饞”切入量販,通過合資并購加速擴張,現擁“好想來”、“老婆大人”、“來優品”等品牌。
另一邊,鳴鳴很忙旗下擁有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兩個連鎖店品牌,二者于2023年11月合并。合并后門店數量迅速擴張,2024年新增近8000家,據紅網報道,截至2025年9月3日,鳴鳴很忙全國門店數已超過20000家。
同時,鳴鳴很忙已于今年4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啟動港股IPO。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鳴鳴很忙收入分別為42.86億元、102.95億元、393.43億元,三年復合增速約203%;同期經調整凈利潤為0.82億元、2.35億元、9.13億元,復合增速約234.6%。
量販“雙雄”的帶頭“破風”,也引來了許多追風者。藍鯨記者粗略統計,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營收增速較快的零食公司,多數與零食量販平臺合作。
鹽津鋪子(002847.SZ)從2021年就開始搭上零食量販的順風車,據東興證券測算,2023年鹽津鋪子量販渠道收入占比約為21%,是業績增長的重要來源;衛龍美味(9985.HK)也曾披露其業務范圍已覆蓋主要量販系統及會員商超。
當流量紅利回到街角門店,意味著離消費者最近的企業,似乎也就離增長最近。
量販零食的“硬折扣”
那么“量販零食模式”憑什么?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相比傳統零售業態,零食量販特點之一是毛利率偏低,平均保持在10%左右,合理讓渡消費者,在終端售價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優于大型連鎖商超、零食專營門店等常規零食零售渠道。
鳴鳴很忙招股書顯示,同類產品的平均價格比線下超市渠道便宜約25%。
毛利率也更低。2022年至2024年期間,企業毛利率穩定在7.5%—7.6%區間,凈利率由1.7%升至2.1%,經調整凈利率維持在約2.3%;萬辰集團2025年上半年財報披露的綜合毛利率約為11.41%。
相比于量販零食企業,電商零食企業則在毛利率上表現更好。企業財報顯示,2024年洽洽食品(002557.SZ)、良品鋪子(603719.SZ)、三只松鼠(300783.SZ)三家傳統零食企業毛利率分別為28.8%、26.1%、24.2%。
既然如此“不賺錢”,量販模式為何還能異軍突起?其背后的商業邏輯,恰恰就藏在這“更低”的毛利率里。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專家袁帥向藍鯨記者表示,量販零食企業以折扣、低價為核心,通過銷售“白牌”產品和聚焦下沉市場,滿足了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這種模式減少了品牌溢價和中間環節成本,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提供產品,吸引大量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其中,白牌零食,即鮮為人知的品牌,是量販零食渠道利潤的核心。零食有鳴創始人李澍雨就曾表示,在零食有鳴的15個品類中,白牌商品數量占比77%,銷售額貢獻73%。
上述店長表示,實際上白牌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是否補貨完全由消費者“用腳投票”決定,量販店會根據銷量定期排出店面爆款產品,且會實時調整白牌的上架和補貨,“一些數據不好的品類或者品牌我們會隨時更換。”
藍鯨記者以加盟新店為由致電鳴鳴很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鳴鳴很忙在庫SKU超3000款,新店首開期間公司會自動配貨,之后加盟方可根據店面銷售情況自行在企業訂購程序上選購產品。
“低成本”往往需要“高周轉”來支撐,零食量販另一個特點便是高周轉效率。
鳴鳴很忙招股書與公司公開資料披露,公司在全國建有36個倉庫,多數門店設在倉庫300公里范圍之內,可實現24小時到店補貨。2024年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為11.6天,周轉效率遠遠高于行業內其他零食企業。
一位堅果籽仁OEM頭部企業的研發負責人透露,量販零食的備貨周期基本上是一周一次,且比較穩定。但許多電商零食企業卻不一定,它們往往短期需求更強勁,“一旦有品類”火“了就需要馬上出貨,周期很不穩定。”
有業內人士指出,與主要依靠銷售臨期或庫存產品進行打折的"軟折扣"模式不同,零食量販核心在于通過優化運營效率、壓縮供應鏈環節來降低整體成本,從而使常規商品能以更低價格的“硬折扣”銷售。
即時零售,戰局新變量
就在傳統零食巨頭與量販零食品牌激戰正酣之際,各大平臺掀起“外賣大戰”,即時零售平臺悄然加入戰場,并以其強大的配送能力和流量優勢影響戰局。
據藍鯨記者了解,2025年前3季度,休閑食品品牌門店在美團閃購訂單量同比翻倍增長,多個品牌借力即時零售快速提升銷量。以量販零食行業頭部商家萬辰集團為例,其與美團閃購達成合作4個月以來,月度交易訂單已達到200萬單,并通過即時零售獲得顯著業績增長。
“零食的消費以滿足用戶的情緒價值為主,30分鐘送到的便捷性和確定性能在用戶有需求的時候更快地滿足客戶。”美團閃購休食行業負責人向藍鯨記者介紹,通過整合流量,美團閃購可以為門店提供更多1公里之外的訂單,延展了門店的經營半徑;即時零售與門店線下客流節奏存在一定的錯峰,更好地利用了門店的閑時效能;即時零售可以幫助量販零售行業拓展線下主流家庭用戶之外的客群。
“30分鐘萬物到家”所帶來的渠道便利與流量紅利為高周轉模式的量販零食門店打開了低成本拓客的新通道,量販零食的“硬折扣”又添一碼,即時零售逐漸成為休閑食品品牌和實體門店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多家實體零售商參與了美團的即時零售大促,并在“618”首日單量暴增。大潤發、沃爾瑪成交額增長兩倍;屈臣氏、孩子王成交額翻倍;而以量販零食為代表的企業增長最為顯著,零食有鳴成交額增長5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其對當前量販零食持謹慎態度。他認為,不僅傳統零食品牌面臨成本高企與模式限制的雙重壓力,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量販零食賽道本身也普遍利潤偏低,目前行業整體仍處于粗放競爭階段。
他指出,若一味強調“性價比”而忽視“質價比”,量販零食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將難以維系。行業若想實現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兼顧兩者,并在供應鏈整合、品控穩定性、食品安全管理、服務體驗及客戶忠誠度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
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預計2027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2378億元,我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由快速增量市場轉向微增市場。
量販零食和即時零售以效率重構消費場景,重塑了行業格局。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傳統巨頭而言,如何平衡品牌溢價與成本效率、線上流量與線下觸達,成為突圍的關鍵。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是供應鏈精益程度、渠道融合速度與產品創新能力的綜合較量。
萬億零食市場的航向誰來掌舵,仍乾坤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