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專注于消費健康的賽道,致力于在中國培養主動健康的意識。”赫力昂中國副總裁傅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健康消費市場之一,公司致力于在中國不斷提供創新和全生命周期的產品。
本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廈門舉辦。英國作為本屆投洽會的主賓國,派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前來參會。
赫力昂(Haleon)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專注于消費健康領域的跨國公司,其前身為葛蘭素史克消費保健品業務部。芬必得、新康泰克、鈣爾奇、舒適達等在中國耳熟能詳的藥品品牌均來自該公司。值得關注的是,今年6月,赫力昂完成對其合資企業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原中方持有剩余股份的收購,中美史克正式成為赫力昂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如何看待中國大健康消費領域的潛力?公司全資收購中美史克制藥的目的何在?如何看待中國OTC(非處方藥)市場的發展潛力?
圍繞這一系列問題,傅悅在投洽會期間受訪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作出了詳細解讀。
期待與國內的工業體系有更多融合
NBD:您如何看待中國大健康消費市場的潛力?下一步,公司在華投資的重點會聚焦哪些領域?
傅悅:赫力昂所專注的賽道是消費健康,就是在日常情況下,如何有效地預防疾病、管理疾病、維持健康狀態。比如遇到感冒、發燒、流鼻涕等,在不去醫院的情況下,患者通過自己購買藥品讓身體快速恢復。在這個領域,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和熟悉度就變得非常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中國提出了主動健康的理念,鼓勵消費者采取更加主動的行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包括了解什么是科學的健康知識,這種健康知識能幫助消費者進行科學的判斷。與此同時,我們還致力于幫助消費者建立良好的行動力,包括如何控制自己的飲食、如何使用合適的藥品等。
從大健康消費的角度來看,中國有超14億人口,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都會關注自己的健康,整個龐大的消費人群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當然,這個巨大的市場并非一成不變。我們發現,當消費群體的身體狀況發生變化之后,個性化的消費訴求會變得更高。因此,一種產品能否在不同場景、不同狀態下滿足消費人群的需求,就顯得十分重要。
近年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正迅速增強。作為外資企業,我們非常愿意看到這種現象,相信這也是中國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的重要表現。
NBD:近年來,我國持續擴大醫藥領域對外開放。近期,江蘇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獲批。赫力昂在與中國進行產業鏈合作方面,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有何規劃?
傅悅:我們已經關注到了江蘇自貿區的新聞。對于行業而言,這的確是持續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的體現,對于我們外資企業而言,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在產業鏈合作方面,赫力昂在中國國內有自己的工廠。目前,赫力昂在中國國內的自給率處于很高水平。當然,我們也期望在全球化布局過程中,一些好的產品通過供應鏈可以進入中國市場。
我們也正在考慮如何與中國的工業體系進一步融合。比如藥品的包裝,藥品前期的研發和后期的測試等,這都是產業鏈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公司在天津還是蘇州的工廠,都已經運營了三四十年,我們已經深度融入了中國生命健康、化學及醫藥類的行業鏈條中,也就是所謂上下游的生態圈。
圍繞不同消費人群要規劃不同的商業模式
NBD:赫力昂在國內多地布局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作為跨國企業,您認為中國市場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傅悅:不僅僅是跨國企業,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中國大健康市場有一個特點,即不同人群組成的集合體劃分得非常細致,比如一二三四線城市,不同類型城市的消費者,對健康消費的需求往往各不相同,這導致企業的解決方案可能也會不一樣。圍繞不同消費人群,如何來規劃和安排商業模式,如何結合商業模式去尋求發展,我認為這都是很有意思的課題。
另外,我想重點提到的是,中國電商直播渠道的拓展與他國不同,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中國在電商領域的監管遠遠強于其他國家,海外有些國家甚至都沒有專門針對電商的監管體系。
既然中國在這一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有沒有可能把中國經驗推廣到海外?對于外資企業而言,這同樣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跨國企業的經營,不僅僅是單向賦能,而是要雙向賦能。
NBD:今年6月,赫力昂完成對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的全資收購。請問此舉目的何在?是否預示著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強化在華非處方藥領域的布局?
傅悅:我們這次對中美史克的增資,把合資企業變成獨資,的確是面向未來、面向更大市場的一項戰略。目的在于強化我們的生產線、產品線,強化整個品類的配套,強化研發能力,強化公司的生產能力。
赫力昂作為醫藥體系中的一家鏈主企業,如何在OTC這一品類里發揮更大的作用?從生態角度來說,帶動天津以及北方的一些企業共同合作和發展,就顯得十分必要。
我們希望在非處方藥領域,結合對天津中美史克的長期投資,能夠更進一步在研發、供應鏈、生產、進出口等各個方向來共同發展。
建議進一步提升非處方藥市場的豐富度
NBD:作為全球知名的非處方藥跨國企業,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OTC行業銷售規模也在擴大。您怎么看待中國非處方藥的市場潛力?
傅悅:談到非處方藥,如果去藥店看一看,大家會發現,外觀都差不多。有沒有空間能夠讓在貨架上的非處方藥更加“爭奇斗艷”,品類更加豐富?我們看到,在國外的一些藥店,非處方藥品類的豐富度會更高一些。當然,這高度依賴于政府的監管政策。
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說明書和包裝標簽都遵守同樣的設計原則,內容完整且專業。對于處方藥而言,有醫生指導用藥。但對于廣大老百姓用于自我藥療、可自行購買的非處方藥,過于專業的內容是否便于老百姓判斷呢?
我個人認為,可以通過在包裝上加大產品的品牌和適應癥等關鍵信息,這樣更適合老百姓的判斷和選擇。
聚焦OTC領域,我個人建議:考慮到非處方藥品具有消費品和藥品的雙重屬性,應該考慮給OTC產品更多松綁的可能性,包括藥品豐富度、多樣性、劑型、口味等,我認為這些都是契合市場需要的。
NBD:下一步,赫力昂將致力于滿足消費者哪些方面的健康需求?
傅悅:從大健康消費的角度來說,赫力昂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創新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我們的產品種類很多,但我認為還不夠豐富、不夠全面。如果有機會,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拓展我們的產品,多投入研發,通過不斷創新滿足消費者更多個性化的需求。
NBD:赫力昂下一步是否有參與國內醫藥集采的計劃?
傅悅:赫力昂有一定比例的產品在集采范圍內,但并非所有產品都適合集采,這需要視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
國家醫保局圍繞集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比如適度競爭、不追求最低價等。這意味著,國家在持續優化這一流程。我認為對于醫藥行業而言,這是一個逐步規范和有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