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金投資市場趨熱,部分投資者使用信用卡資金“炒金”。媒體報道稱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刷30萬元信用卡購買黃金的經歷,也有網友表示前幾年一直刷信用卡、花唄,前后刷了20萬元購買黃金。
針對上述情況,近日多家銀行集中聲明,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黃金投資,應避免“炒金類”等違規行為的發生。《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期貴金屬價格持續大幅波動,市場風險加劇,投資者要做好風險防范工作,不要加杠桿,加強分散化多元投資。
銀行集中聲明
江蘇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期黃金價格波動較大,不法分子通過各種“炒金”“搶金”“套現”等各種手段誘導持卡人進行信用卡“炒金類”投資。此類行為不僅違反信用卡使用規定,更存在巨大資金風險,若黃金價格波動導致虧損,持卡人需自行承擔價差、手續費等成本,甚至形成不良信用記錄的風險。因此,為了保障客戶信用卡資金安全,營造良好的信用卡使用環境,現對信用卡資金用途規范進一步明確如下:信用卡僅限于持卡人日常消費使用,不得將信用卡資金以任何形式投資于理財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黃金等投資性貴金屬、股票、基金等。
該行表示,將根據監管規定和風險管理需要適時調整相關限制類領域范疇及交易限額,如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限制行為或該行認定的風險特征時,可能會導致交易失敗。江蘇銀行有權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醒、降額、限制交易、限制分期、要求提前還款等風險管控措施。為確保客戶的資金安全,請合理規劃信用卡使用,避免“炒金類”違規行為的發生。
同在3月,興業銀行發布公告表示,近期黃金價格快速上漲,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以“低門檻、高收益”為誘餌,誘導持卡人通過信用卡“炒金”進行投資。此類行為不僅違反信用卡使用規定,更存在巨大資金風險,若黃金價格波動導致虧損,持卡人需自行承擔價差、手續費等成本,并可能因逾期還款產生透支利息及不良信用記錄,嚴重損害持卡人合法權益。
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購買黃金的行為,有的是消費屬性,有的是投資屬性。信用卡“炒金”行為,顯然是投資屬性,這就違背了關于信用卡用途的有關規定。針對這種行為,商業銀行必然會采取管控措施。信用卡炒金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屬于合規風險或者操作風險;對于持卡人而言,將承擔金價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也可能由此導致信用卡賬單逾期。
投資者應避免盲目加杠桿
值得注意的是,為防范風險,多家銀行近期已經提高積存金業務門檻。
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自3月23日起,個人客戶辦理積存金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或新增定投計劃的,需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取得C1—保守型及以上的評估結果并簽訂積存金風險揭示書。公告還表示,鑒于近期黃金價格持續波動,建議客戶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從資產配置角度出發,基于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辦理積存金業務,避免盲目“炒金”。
3月18日,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由于近期國內金價波動較大,該行自2025年3月19日起將積存金起購金額由700元調整為800元,按重量起購克數維持1克不變。若購買金額不足800元的,交易申請將無法成功提交。另外,今年2月,招商銀行將黃金賬戶定投起點由1克/650元調至1克/700元。中國銀行亦將最小購買金額由650元調整為700元。
3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布《關于做好近期市場風險控制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貴金屬價格持續大幅波動,市場風險加劇。請各會員單位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維護市場平穩運行,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楊海平表示,展望下一階段,黃金價格長期向上的趨勢仍未變,短期波動將加劇,價格敏感性將增強。基于這一判斷,建議分批建倉,積極捕捉市場回調機會窗口,通過長期持有獲利。建議不要加杠桿,要分散化多元投資。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在當前黃金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投資者應保持理性投資心態,并采取穩健的投資策略。首先,投資者應明確投資目標,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投資比例,避免將黃金作為唯一的投資工具,合理分散風險。其次,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需求選擇黃金投資渠道,如果希望獲得較高流動性和便捷性,可選擇黃金積存業務或賬戶黃金;若更看重保值功能,則可考慮實物黃金。再次,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黃金市場行情,了解影響黃金價格的關鍵因素,如美聯儲利率政策、全球經濟形勢、通脹水平等,以便在合適的時機買入或賣出。最后,要避免盲目加杠桿,防范因市場波動導致的風險。